已閱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最新消息

淺談裝配式建筑“等同現澆”理念

 

發布時間:2022-12-14  字號:【

   談裝配式建筑必定繞不開“等同現澆”,“等同現澆”是現階段我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設計中最核心的理念。

  01  

  “等同現澆”的概念 

  “等同現澆”的工作原理,是通過鋼筋之間的可靠連接(如“漿錨灌漿”、“鋼筋搭接”、“灌漿套筒”連接等),將預先澆筑構件(主要是大部分外墻)與現澆部分有效連接起來,讓整個裝配式結構與現澆實現“等同”,滿足建筑結構安全的要求。

  02 

  “等同現澆”存在的誤解 

  很多人認為,就整體性和安全性而言,“等同現澆”下的混凝土結構不如現澆混凝土穩固。

  受傳統技術和固有思維的影響,很多人對“等同現澆”存在偏見,他們認為:預制構件之間的連接通常采用現澆混凝土(或采用鋼筋套筒灌漿),也就是將伸出兩個構件的鋼筋,共同錨固在現澆混凝土中來實現的,現澆混凝土與預制混凝土構件只是粘接而已,就整體性和安全性而言,遠遠不如現澆混凝土穩固。

  他們擔心的依據,無非是混凝土從液態轉向固態是不可逆的,堅固的混凝土不能像鋼材那樣在高溫下可熔化成液態,預制混凝土構件也不能像鋼構件那樣可以通過焊接熔合成一體。所以,就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和安全性而言,沒有現澆的穩固。

  其實,這種擔心是多余的。只要預制混凝土結構的延性足夠,預制混凝土結構可以達到與現澆混凝土等同的效果。由日本建筑學會編制的《預制等同現澆解說》中有強調:預制混凝土結構必須具有和現澆混凝土結構相同的強度、剛度和恢復率特征,也就是延性。只要是遵守這一設計原則,預制混凝土結構可以經歷大地震的考驗,可以達到和現澆混凝土完全等同的效果。

  不僅如此,預制混凝土甚至在結構性能(跨度、強度、輕質、質量、美學等)方面,大大超越了現場澆筑混凝土結構,另外,預制混凝土結構可以仿真、模仿現澆混凝土結構,但是反過來,現澆混凝土卻很難模仿預制預應力混凝土結構(例如空心板、雙T板、單T板等)。

  綜上,“等同現澆”絕不是一個偽概念,應用在預制混凝土結構設計上,絕對靠譜。

  03 

  國家現有技術標準 

  國家自2015年3月,發布了第一批共9本跟裝配式建筑相關的標準圖集與技術措施,用以鞏固與保障裝配式建筑“等同現澆”的理念。(后臺回復圖集技術,即可獲取跟裝配式建筑相關的國家現行標準和圖集名單)

  2000年以來,國內的各大企業和科研院所在原有裝配式建筑技術的基礎上,積極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,引進消化并和國內的實際情況先結合,提出了符合我國自身發展需求的技術體系。特別是在引進國外鋼筋連接套筒灌漿技術的情況下,開發了等同現澆的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、框架剪力墻結構、剪力墻結構體系。

  目前裝配式結構的兩個關鍵技術已經成熟:一個是受力鋼筋的連接和主要的構造技術,就是預制構件的受力鋼筋采用套筒連接技術。第二個就是采用現澆混凝土跟預制構件相結合的技術,不再強調全裝配,在預制構件當中,在適當的部位增加一些現澆混凝土,這樣使整個裝配式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延性。

  04

  裝配式建筑“等同現澆”的意義 

  “等同現澆”意味著用“現澆混凝土的方式”解決了“裝配式建筑”的技術難題,在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方面,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。

  除此外,有專家表示,“等同現澆”的理念可以令裝配式建筑可以打破現有的裝配式建筑運轉邏輯,即“按傳統的“現澆結構”進行設計,再“拆分”成不同的預制構件進行生產,再回到工地“裝配”成為裝配式建筑,”,變成開展“標準化、模數化設計”,先研究若干符合相應模數原則的墻板樓板的標準尺寸,組合成不同的房間和戶型,再組合成不同的樓棟,更容易實現“正向設計”,從而大大減免溝通成本、生產成本等。

 

 

 

  文章來源:預制構件網

  版權聲明:本文章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!內容只做參考學習交流之用,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告知!

分享到:
總機:0419-8398120           吉ICP備11002573號
Copyright ? 2015 YATAI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ved.
吉林亞泰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      
技術支持:亞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拓爾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
亚洲免费在线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