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,多個省份和地市陸續年內發布碳達峰實施方案。省級層面,各地大多延續了中央的提法,即在2030年(之前)實現碳達峰。各地的規劃均涉及能源轉型、產業升級、多行業控碳、減碳等核心舉措,中國省一級的控碳減碳版圖已面目初顯。
如:安徽明確到2025年,安徽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%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國家下達目標;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.5%以上;森林覆蓋率不低于31%,森林蓄積量達到2.9億立方米。
到2030年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大幅下降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%以上;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2%以上,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500萬千瓦以上;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1%以上,森林蓄積量達到3.1億立方米,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后穩中有降。
到2060年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%左右,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。
據統計,多地碳達峰實施方案均將工業領域作為減碳重點,無論是在能耗還是在碳排放總量,占比均超過三分之二,更是成為地方規劃的重點。
比如,安徽表示力爭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峰,推動鋼鐵、水泥等有條件的重點行業率先達峰。
貴州省在起草了《貴州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》(征求意見稿)之后,又在12月接連發布鋼鐵行業、有色金屬行業、煤化工行業、建材行業等細分領域碳達峰方案的征求意見稿。
建材行業是工業碳排放的四大領域之一,占工業領域碳排放的四成左右。建材行業碳達峰是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之一。
日前,《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》正式落地?!斗桨浮芬蟆笆奈濉逼陂g,建材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,行業節能低碳技術持續推廣,水泥、玻璃、陶瓷等重點產品單位能耗、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,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降低3%以上。
“十五五”期間,建材行業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產業化實現重大突破,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,基本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。確保2030年前建材行業實現碳達峰。(全文鏈接:四部門印發!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出臺!)
那么這次的實施方案。對建材企業有哪點需要重點關注的?水泥大數據研究院認為,主要有下面這三塊。
第一塊是低碳技術。
《方案》提出,低碳技術創新是建材行業碳達峰的動力。在兩個五年目標中,“十四五”要推廣低碳技術,“十五五”要實現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產業化。
推廣低碳技術路線包括了原料替代技術,燃料替代技術,熔化技術、余熱利用技術,以及一系列節能降碳技術。
原料替代和燃料替代,這兩個替代2025年前被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,是《方案》提出的五項重點任務的其中兩項。
2030年前,電窯爐、氫能煅燒低碳技術則被提及要實現突破,碳捕集、利用與封存技術要實現產業化應用。在這些方面的技術,企業要重點關注替代技術。
第二塊是總量控制基礎上的效率提升。
十三五期間,建材行業落后產能基本被出清,但是先進產能的過剩問題變得更加的突出。行業應該嚴格控制產能的總量,不能越先進的同時越過剩,應盡可能的減少重復建設。
就如水泥行業,窯是越來越大,技術也越來越先進,但是停產的時間是越來越長,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。
《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》提出要進行預警分析和窗口指導,這點非常重要,相關政策預計會進一步細化。而《建材碳達峰方案》提出的總量控制主要還是基于碳排放的角度的總量控制。從這一總量上說,長期來看,建材行業本身就有需求下降,會有自然減碳的過程。
但是區域又有所差別,尤其是城鎮化率較低資源又豐富的大省,抑制投資的沖動,控制總量會更難一些。區域性的總量控制政策就十分必要。
《方案》也提出,新的產能的淘汰標準會提高,能耗、環保、質量指標被納入,當然這些指標如果納入的話,參數的確定爭議也很大,應該要重點去研究。
對于建材行業碳達峰而言,總量控制是必須做到做好,是基礎,如何提升效率才是關鍵,先進不等于效率,規模也不等于效率。效率優先是工業領域碳達峰的工作原則之一。
這次《方案》重點提到了能源利用效率,能耗標準,節能監察,能效對比,能效管理手段全面化、綜合化、數字化、精細化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我們認為,企業應重點降低單位產值能耗,加快調整能源結構,回收利用能源?!笆奈濉逼陂g,單位能耗下降也是本次《方案》的主要目標之一。
第三塊是綠色制造。
綠色制造不單單是制造,還涉及整個建材產業鏈,從生產到產品的應用。
生產方面,到2030年改造建設1000條綠色低碳生產線,要形成一批“超級能效”和“零碳”工廠;供應鏈方面,運輸方式、運輸設備都要遵循綠色發展的理念;產品方面,到應用環節,擴大綠色建材產品供給和使用,未來綠色建材具有廣闊的提升空間。企業除了關注自身生產活動本身之外,還需要從采購、貿易、流通、消費等環節給予足夠重視,形成自身的綠色供應鏈體系。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來源于“中國水泥網信息中心”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內容只做參考交流學習之用,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告知。